3月
7
2012

ZZ PC HIFI耳机系统选购与搭配进阶指南

非常非常好的文章,作者平易近人,绝不像某些老烧那么高高在上,难为菜鸟,必须得转载,原帖都是bmp的图片,很大,统一压缩成jpg并且整理了尺寸,稍微整理了一下格式。原帖地址(外设之家

开始进一步发烧采购千元、万元级系统的之前,做好功课是相当重要的。。
作为一个进阶玩家,必须把一些基本的性问题搞清楚,胡乱搭配在发到论坛上去 得到的回复基本上是: 呵呵。
-目前版本 Ver 1.5 NO.2 音频搭配方案正在更新中。。。

老规矩,红色主要,紫色次要,橘红色段落标题。。。先来2段音乐

http://115.com/file/agze8s6e FLAC格式下载

http://115.com/file/aqu9gnyk APE格式下载

今天我们主要需要弄懂的问题如下
基础性问题:
1 耳机真假能够明辨,水货行货如何选择。
2 对耳机定位清晰 (全罩室内监听耳机,全罩耐用型耳机,半罩便携式,半罩耐用型…..以及 封闭式 半开放式 开放式耳机)分别是用在什么场合的要清楚
3 DAC 和 外置声卡在概念上的区别。  DAC +耳放 ,还是一体机。
4 晶体管 和 电子管放大器 工作原理 差异 用途。。。
5 线材,电源等辅料到底应该如何选择

原则性问题:
6 低阻大电流耳机,高阻耳机 的区别对待。
7 选择耳机 尽量不要从三频开始考虑问题。
8 预算合理分配,前端是否能出好声音。

Caikipedia(每一条对应以上问题解答):
NO.1      对于辨别这个问题我的方法很简单,从销售耳机的源头开始着手
目前中高端耳机的渠道通畅有音频专卖实体店,商城网店,以及淘宝网店 三大类组成。
实体店通常只出售行货,行货多数带防伪,由于他有营业执照,受到工商局监管,所以基本不用太多的担心。对于老顾客有一些店通常会兜售一些水货之类的东西,在购买这类产品的时候务必请商家开一张带有公章的收据,并在上面写明保修条款。
商城店 京东 易讯之类 由于竞争比较激烈 通常也不存在假货。。真的被查出来有假货也会主动配合退款的。。。但是这类地方如果平时没有活动的话价格比实体店差不了多少,建议还是跑出去试听一下。
淘宝商城店也是有营业执照的公司,不过价格偏贵,和B2C商城差不多。
关键我们要重点关照一下那些普通的淘宝店铺:

第一类 号称各种散装正品:  通常是100%次品或者假货, 直接无视。。。

第二类 各种带有包装的不能提供防伪标识的正品,比商城的价格便宜 30%以上,还提供真假鉴别的:  100%假货  无视之,只不过用仿的更真的假货,和比较劣质的假货进行鉴别

第三类 号称各种国外行货: 首先请认准全球购商家标识,必须提供海外采购收据 ,运单的商家才能通过全球购认证。
那么关于货源的话日本的行货有个特点,全部不是密封的通常采用大量纸头包装固定,你可以体验出一种折纸大师的味道 –  -,拆开过的话会留下各种痕迹(纸片被撕裂)那就是标准的日本行货 ,很少用塑料袋封装的。
美国行货的话 包装特别的大,要么采用密封包装,要么会在设置各种封条。总之美国的东西都是不能拆的,另外美国人非常忌讳红色,如果你看到内部的塑料袋上有一条红线的话 那基本上要当心了。。。你懂的。。
第四类 也就是卖标准国内行货的地方,这通常也是看防伪,另外通过卖家的评价看看有没有各种负面消息即可。
对于淘宝网店我们要坚持的一点是不要贪便宜。。无论是行货和水货都有个 均价 ,低于均价太多么肯定是有问题的。。
另外永远不要相信你的眼睛,请用耳朵来鉴别真假,有的假货虽然采用比较高端的单元,甚至比真货的单元还要高级,但是这类单元通常是工场流出的次品,肯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某个频段声音塌陷,左右2个声道偏音,吃不起力气等种种瑕疵。。

NO.2  每个人对耳机需求不同:从大小上来分:全罩式耳机就是说把整个朵儿全部包裹起来,通常比较笨重用于室内,而半罩式就是把耳罩该在耳朵上,通常带出去使用,关于这一点我提供下面几个使用实例给大家参考。
全开放式耳机 也就是被各种爆菊的耳机 到处都是洞。。通常用于非常安静的地方聆听音乐,开放式的耳机通常三频均衡,音质清澈,解析度较好,因为不存在气流回声的问题所以听起来没什么压迫感。。因为开放式设计 透气性也不错 适合坐在家里长时间使用
全封闭式耳机 的话没有菊花,这种耳机由于隔音性的提升,低音没什么衰减,听上去低频会给力一些(普遍有音染现象),当然声音会稍微有点混,解析度在同级别选手进行比较的话不如开放式的
半封闭式耳机 不用解释。。是比较折中的一种做法,适合比较安静的环境,大城市街道上还是的果断选择 封闭式的耳机。
开放式

封闭式

半开方式

1 全罩室内监听耳机:  纯宅用,插在电脑上,平时就坐在椅子上 听听歌,看看电影,打打游戏,耳机通常为半开放式 也就是说背面有很多透风孔,隔音效果不是很好。 典型: 森海塞尔 HD系列, 拜亚动力 DT8XX 系列。
2 全罩耐用型: 电线通常为卷线,或者是比较粗的带屏蔽的 单边线耳机,这种耳机通常是给乐手或者DJ使用的。 这类耳机适合使用频繁,一直戴上脱下,身体运动幅度比较大的场合使用。 典型: ROLAND RH-300,铁三角 M50 ,斐雅通 MS400。
3 半罩耐用性:通常这类耳机用于户外运上,比如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 这类产品比较少,典型的有 森海塞尔 HD25  ,AIAIAI TMA-1 。
4 半罩式便携耳机: 和耐用型耳机的区别就才线材上面,通常是双边线,比较细。 典型的有 BOSE的 OE 系列,森海塞尔 PX系列。
        当然有的人耳机用途比较多,外出的时候去挤公交车,家里插在电脑上听听音乐 打打游戏。对于这种情况个人是建议购买一个阻抗较低好驱动的 耐用型半罩耳机 ,插拔次数很多,电线也一直在扭来扭去,普通的双边线没有几下就坏了。
此外不要小看 游戏里的 FIRE IN THE HOLE,  DIDIDIDIDI BOMB ,这个都属于低频粉红噪音,当你兴奋的不可自拔的同时,振膜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如果特别喜欢用耳机玩爆破的话 需要比较耐用设计的音圈。。此外需要最大功率 和额定功率相差较大的耳机,比如各种DJ耳机比较
适用。
中国人买耳机太有盲目性,看了某篇测评后,听说某个耳机声音比较好就买了。 然后就看到论坛上说 这个耳机渣质量。。电线老断,耳机架断了,甚至破音了之类的,基本上就是没有根据这条来选择耳机。从经济上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耳机上的每个部件都是要钱的,比较好的线材需要更多的钱,金属的头梁要加钱,金属的腔体 又要加钱,花钱要花在适当的地方,傻逼逼的带着一个 HD25 坐在电脑面前听着蔡庆的渡口的人是傻逼。大热天,带着铁三角 SQ5 站在来福士门口还一滴汗不出的人是GAY佬。

NO.3  DAC 从 wikipedia的角度上来说 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从口头语上来说,DAC就是外置的一个盒子,通过光纤或者同轴输入,输出的时候转成模拟信号(莲花口 3.5 6.3 ) 这种接口。
那么外置USB声卡 呢就是 DAC机器多加一个和电脑沟通的装置,可以理解为用 USB接口的 DAC.. 当然还有 1394接口的DAC..
声卡方面有一部到位的模拟声卡 和 数字卡 就是用来光纤和同轴输出 专门接 DAC用的。
——  有同学问 数字信号 不是就是 010101010,那么数字声卡是不是就大同小异没啥区别,不收到线材的影响 。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 jitter, jitter 简单的理解是有的时候数字卡输出不是特别稳定 哪一段输出应该先输出 ,哪一段后输出有点搞不清楚。好的数字声卡说白了就是低jitter的声卡,但是jitter对声音有怎样的影响,以及jitter产生的原因,暂时无法界定,即是说低jitter的未必好声,就这样而已。 什么是Jitter 具体参见http://itbbs.pconline.com.cn/tv/9061448.html
一体机,也就是 USB声卡多个耳放模块,有的时候再多个功放前级输出(pre-amp),仅此而已。
那么 有同学问我到底应该需要怎么样的前端呢?
第一点:钱多不多,人懒不懒,钱多人懒买一体机,通常是比较大的正规的产品,价格比较贵,质量稳定,不存在各种BUG..使用方便,有的产品甚至无需接电源 USB一插就可以使用了。
第二点: 考虑以后换耳机,考虑以后升级前端的,那这种同学最好每样东西都分开来买,升级的费用比换一台新的一体机低。。扩展性比较好,搭配也比较随意。
第三点: 低噪 解析度之类的。。由于机箱内部干扰比较大,而且空间有限,所以内置的模拟声卡 性能也有限。能踏入 HIFI前端的民用娱乐监音乐声卡比较少,也就 中端的有创新 THD, 高端的有 安桥 SE-300 。。

NO.4        真的非常鄙视网上那些懒人 整天 石机 胆机的 真的是TMD FUCK,我新手时期还特地为了解什么是石机胆机发帖去问,还被鄙视了没人回。
所以我心理有阴影了,无论和比我更资深的玩家 还是新手谈 放大器,我都用 晶体管放大器 和 电子管放大器来表达。
什么是电子管放大器,也就是外面有灯泡露出来的那种 。

晶体管么 浓缩就是精华,很小一块放大芯片 贴散热片上面。

了解清楚这些概念后:我们就要一下 晶体管 和 电子管有啥特性和差异。胆机以声音阴柔见长,晶体管机则以阳刚著称。
晶体管机的长处在于大电流、宽频带的环境下,它的低频控制力、处理大场面时的分析力、层次感和明亮度等要比电子管机优越。
但电子管机的高音较平滑,有足够的空气感,具有一种令人喜欢的声染色,相比较而言,尽管它的声音细节和层次少了些,但那种柔和而稍带模糊的声音却是让一部分人很喜欢。
总结一下: 同价位选手,晶体管的 细节还原度更好,但是数码味比较浓(什么是数码味就是 中高频的毛刺比较多 ,听起来不爽)。 所以现在发觉很多中高端产品都采用胆前级去推石后级(也就是说先用电子管进行一次放大,再用晶体管进行第二次放大并输出),这样既没了数码味,又得到了晶体管巨大的爆发力,当然电路设计有难度,费用比较高的。。

NO.5        作为一名进阶型,非高烧骨灰级玩家,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之小的。
               音频传输线: OFC 材质 无氧铜即可,不需要用到单晶的线材。 再高级一点的可以用无氧铜镀银的。线材价格控制在1米 20(秋叶原 OFC)-200(古河线基) 这个区间即可。

电源线: 屏蔽较好,0.75立方米*3 配上2个 TDK磁环抗干扰,volex ,longwell 这种铜芯材质较好的电源线即可。
家庭用电接线规范: 接地一定要做到真正的接地,接到泥土里面去才是到位了。家庭影音电器有一路专用的插座最佳。 对于接地和零线公用一根的豆腐渣工程请自己想办法接地。。
关于电源净化器和再生电源: 净化器只要做到以上2点基本上是不需要的效果几乎没有。 再生电源就是用电来重新发电的一种设备,输出的交流电全部是正弦波,通常前端+耳机价格低于 1W的用不到这样的设备。。最低端的再生电源LITE P100 大概要 2500-3500看成色。

NO.6  撇开入门级低阻设备来说,耳机分界线我们以 行货600以上的耳机来衡量:
1低阻难推易响,高阻易推难响。低阻耳机吃电流,造成失真加剧、控制力减弱等后果,而高阻耳机的高电压则没有这种负面影响,只不过低端设备(尤其是随身音源)接高阻耳机达不到需要的压摆以致声压不够罢了。总之只要声压足够(也就是功率足够),应该尽可能选择高阻耳机。        2 低阻容易出好声(注意是容易出好声,不是容易推响),但不可能推到最好。高阻在低端设备下容易出恶声,但顶级设备下的声音无疑是最好的。因此低端设备选低阻推,高端设备选高阻推,不能只看输出功率。
NO.7   本人刚入门的时候考虑耳机通常是从三频开始,一看到人家说这个耳机 低频强劲,下潜深,有力度和质感,我就兴奋的飞起来~ 后来经过原声带的老板 (也就是你们熟悉的FILCO总代花尽数码)指点之后,才认识到一付 平衡的耳机才是高端耳机的标准,要他出低音就马上要爆发出来。
          也就是说没有对某个频段的声音进行特地的渲染,有爆发力,对不同的声音都有良好控制力, 这才是高端耳机的标准。 当你通过耳机的解析力,还原度开始选择耳机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
          以下参数也是进阶级玩家必须要了解的 —摘入自百度百科 真是帮了大忙 。。否则要打到键盘都冒烟了。。
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
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
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
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

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
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
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钢琴)
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非常抽象的词,不是空间感。它较适合听大型的作品或是在较大场地演奏的节目。它是一种频率较高、比较散的声音。
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
音质:音质这个名词并不抽象。当你打开一台收音机听乐曲或新闻之时,当你觉得听起来,收音机播出播音员的声音甜美有层次,园润。失真小,乐曲播送时高音明亮,低音丰富、混响度好。你自然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这台收音机音质好”!音质是评价音响器材最基本、最广泛的评价术语。

音色:声音会如光线一样是会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用耳朵听到的。音色愈暖声愈软,音色愈冷声越硬。音色可以用“美”“高贵”等亲眼来形容。如听小提琴演奏时,你可以说这把小提琴的音色真冷或真暖等说法。
音场感:这项包括音场的形状、前后位置,高度、宽度、深度等项、这些项目能很具体表现出来也即是说音场的临场感。这是聆听者与喇叭位置,空间三者互相关系达到一个比较微妙、恰当的融合点才表现出来的感受。
层次感:这是音场中由前往后一排排乐器的发声清晰程度,以及乐器与乐器之间的间隔清楚程度。这程感觉有如一截园木横截面木头年轮一圈一圈的排列感。
定位感:简单讲就是人声或乐器声发生点清楚、确定位准确。通常说,声音发飘即是指定位感不好。在音场中,靠两侧的乐器定位感通常会比较好,而音场中央的乐器定位感会比较差。这也是环绕声音响效果中加中间声道的原因之一。加中间声道对定位感有所帮助。
透明感:最好的透明感、声音是不会刺耳的是最耐听的,每对人耳对于耐听与不耐听的感受程度都不尽相同的。因此对于透明感的好坏也就有不同的标准。
结像力与形体感:顾名思义,强像力就是将虚无漂渺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换句话讲,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声的形体展现的能力。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突,更具有立体感。

解析力:音乐细微的变化都能表现得清楚,既有低电平时的解析力,亦有高电平时的解析力,综合低电平与高电平的解析力,就是我们所谓的解析力。
整体平衡性:主要是讲高、中、低频段的适当量感分配。合理的高、中低量感就是整体平衡性,听音乐感觉到乐曲柔和但有力度,明亮,欢快而又有层次,明晰、融合而又立体感。临场感强,那么好的音响器材其整体便体现出来了。
松香味:一般用于对弦乐的评价,常见的说法有”松香味十足”、”松香味浓郁”等。实际上,这是一种音高较高(频率较高)、响度较低、有毛刺感但听上去使人愉快的音。
弹性:常用于对低频的评价,较抽象,具有力度、饱满和使人愉快感。
冷、暖:二者都是愉快的,冷的音质清澈、有力度、甚至略有毛刺,暖的音质明亮、圆润、力度不是那么充沛。丰满、干瘪:丰满的声音饱满、宽广、融和、令人愉快且具有一定的响度,而干瘪的声音单薄、分割、干涩、令人难受且响度一般较小。
宽、窄:二者直接与重放节目的频率范围有关。如果重放节目高音乐器和低音乐器都能很好的表现出来,给人以宽广的感觉,就叫做宽。反之,重放节目时基本听不见高音乐器和低音乐器,只有中频,就象在电话里听到的声音,令人难受,这就是窄。
松、紧:一个声音如果比较散、比较圆润、有一定水分且不使人难受就叫松,而声音有力度、但比较干涩灰暗就是紧,使人不大愉快。
肥、瘦:肥指过于丰满,指低频过多且水分不少,亦即有一定的频率失真(低频份量过多)并且混响偏重。瘦的概念与干瘪相当。

NO.8   不属于 Caikipedia 解答范围,这个问题接下来会举例说明。

NO.9  动圈耳机,平板耳机 静电耳机的特性~
动圈耳机: 单元越大能提供的音场感通常更好,爆发力也更强,有利于提高还原度。 音圈通常有2种,一种是 CCAW线,也就是铝芯外面包一层铜,以及 OFC 无氧铜音圈,这2种材料并没有档次高低之分,CCAW音圈的典型代表 HD650, OFC的话 ES10.
平板耳机:平板耳机也如名字那样,是个平板的结构,不过这个平板不但是指它的受力来源,也就是相当于动圈耳机里音圈的那部分,同时也指他的磁路部分。不同于动圈的圆形磁体,平板的磁体是分布在振膜两侧的平行磁体,就像两块平板,把振膜夹在中间,同时振膜上覆盖了一层很薄的金属导体,通常是通过印刷或者切割的方式让其成之字状多次折返于振膜上,当其有电流信号经过会通过电磁受力,在两块平板型磁体之间的缝隙里进行运动,从而发出声音。
平板的特殊方式使得它有如下优点,
第一,振膜可以做的很大,这样在信息量和两端延伸上占到很大便宜
第二,振膜质量可以很小到几乎忽略不计,这样瞬态动态都会有先天巨大优势。
第三,受力几乎平均分布在振膜的各处,振膜运动受力平均则意味着震动失真很小。
第四,散热效率极高,所以几乎不用担心会烧掉。
–摘自 阿邦网耳机频道。

静电耳机: 静电式的电声转换设备是在30年代由贝尔实验室的两位天才的工程师完成的,这项发明决定了静电设备的所谓“三明治”结构。静电耳机利用外接的升压器提供一个极高的电压(目前STAX使用580V),导通于以金属蒸镀的特殊振膜上,振膜接在高压极化电源的中间抽头上使振膜上固定充满正电荷。再将外来的音频信号,经过反向器后,分别输入到两侧的固定电极上,借着电荷之间的相斥或相吸,来产生让振膜振动的力量。
不过静电耳机在同价位的耳机对比之下价格偏贵,另外虽然声音很柔和清澈,但是缺乏爆发力,低端的静电耳机 低频比较欠缺。

静电耳机的特点从其原理就可知道: 几微米的振膜,声音当然轻盈,当然瞬态好,但同时也当然密度感不佳,动态和低频会不如驱动良好的动圈耳机,声音不会象驱动良好的动圈耳机那么”结实”. 如果静电耳机是个绝好的,大多数方面轻易超过动圈的东西,那早有好多厂家去搞静电了,静电早就成为主流了.   —摘自安润小白的 BLOG.

NO.10           针对外设之家的新手级玩家 ,高端而耳麦 不一定是监听级的耳机,有些同学自认为买了个 PC350就进入HIFI领域了,去见马克思吧-  -!

游戏耳麦在开发思路上就和音乐耳机有所不同。通常为了追求极致的声场和定位感,放弃一些低频,耳机声音通常比较干,比较纯粹,这样可以使层次感比较清晰一些,使得各种武器。。脚步的声音 在忙中不乱。。
当然游戏耳机不可能切换到音乐模式 –  -他永远是游戏模式。。在细节上的损失,音染问题上是肯定非常明显的。
                   另外我表示 PC350在这2个 耳麦面前就是 ZAZA 。

从零开始,搭配案例解析:

先来说一下的大概采购思路,组件音频系统不向装机一样有一套标准流程,在很多地方平衡点,是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来决定的,每个人想法不一 只提供大概参考建议:
1 先决定你准备花多少钱 ,以及最多花多少钱 (就像电源的额定功率 和最大功率一样。。多花一些小钱是否能把效果有一定的提升,无用功不做,不要一切都搞定了 还多点前去买一根单晶银的音频线)
2 根据前端来选择耳机 还是 根据耳机来选择前端? 答案是2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 比如你要玩游戏,需要支持 EAX效果,爆炸场面震撼的,有时候还要K歌,混音,麦克风讲话时背景音乐回避。。那声卡必然是创新芯片组的。。
   耳机的话效果肯定要震撼的,音圈当然越大越好,耳机放大器尽量选晶体管的比较有爆发力。
   那换个情况,我需要一套非常适合听 各类音乐的耳机系统,不考虑多用途,唯一的需要是岛国动作片里面的淫叫声优美一点。 那么我们就可以先从耳机的角度出发,先根据测评选择合适自己的耳机,再根据这个耳机的特性搭配前端。
3 对你选择的这款耳机的定位一定要清晰,再三强调这点,相同的价位 有的耳机走的是 HIFI路线有的是监听路线,有的追求的是音色优美,也有追求质感细腻 还原度高。
   走HIFI路线的耳机 前端的花费甚至可能需要超过你这个耳机的价值才能把这个耳机完全的发挥到极致。 监听路线的耳机可能之需要一个很普通的耳放就能搞定了。。
4 在购买前决定检查一下,是不是用了最少的钱达到了最好的效果,线材之类的辅料有没有买的太贵,神卡的操控界面功能自己有没有弄清楚,是不是能掌握 之类的种种琐碎的小事情必须想清楚,否则组件完成后碰到各种BUG出不了好声音,心情自然。。

NO.1  万元级高端设备实际搭配。。  

狗哥买了一个 HD650,OLD YD也买了一个 HD650,大麦阿姨也买了个 HD650,猜猜看他们分别会怎么为 HD650 搭配前端?
先来说货 HD650 这个耳机吧? 花老师表示 这只不过是个 CCAW音圈而已,一个没有受伤的CCAW音圈,单元的导线直接从线圈中引出,通过搭扣与耳机线进行接触,和普通焊接在线路板上的方式不同,信号损失相当的小,这也是他会什么能成为一款HIFI耳机的 主要原因之一。森海塞尔的用意很清楚,HIFI耳机 请提供 HIFI音源。。渣设备就是不出好声音。。

—photoed by the Dog brother

狗哥莫名奇妙的想开始玩头戴式耳机了,于是就买了一个 HD650 买回来之后却发现不会整。。。经过 花老师 熊老师 的指点。。他买了一个高仿莱曼耳放也就是刚才那个晶体管耳放的图例。
虽然是仿的但是 1:1的 电路还原,同样的零配件 使得这个高仿机也有原厂货的 9成功力 (通常为了最后那一层功力 要花费太多的金钱来修炼),HD650 和 莱曼 一直是发烧界比较支持的搭配方法。

声卡的话 狗哥用的貌似是 创新 THD ,刚才已经提到了,娱乐 HIFI 2不误。
这套配置么 个人认为已经能发挥 HD650的 8-9成功力了。。 个人作为一个进阶级的玩家就不追求完美了。。

OLD YD的配置是 HD650+拜亚动力 T1耳放+BECHMARK DAC1 + EMU 1212M 专业声卡,but,连接线是100多的垃圾货色 -3-。。
整套设备花费 2W元左右,而 HD650的价格只占了 1/9 。。 就是为了把 HD650的性能完全榨干, 这种做法就是我刚才说的很多地方平衡点,是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来决定的,每个人想法不一。

—photoed by D
原帖地址 http://www.waishehome.cn/thread-29342-1-6.html

至于大麦阿姨 前几天在用笔记本电脑推HD650听凤凰传奇还在 YY里放。。。

NO.2  本人喜欢的中端平台   目前这套平台正在筹备中 。。胜负在此一搏。。比较冷门。。不知道能不能出好声音。。

UPDATE : 前端已经购入 上图附清单
清单: 总价1410包邮,DAC 和灯管9成新,USB声卡和电源几乎全新 本来就是刚出的新品。。全新全套的话 DAC2000+声卡电源套装650+USA管280+荷兰管80=3010  约等于 4.7折 ,CP比还是可以。
  线材方面 买了3根二手线,性价比还是不错的。说到这里为什么选择二手的成品线,不选择全新的 DIY线材呢,这里很重要,全新的个人认为焊接技术参差不齐,技术一般的都是通过焊锡在导电,好的材料全部被浪。大品牌出品的成品线全部采用点焊,所以能保证你的铜线和头接头不是通过大量的焊锡来导电。。然后说到焊锡,无铅焊锡,银焊锡,纯银焊锡,谁音质更好呢?  答案是优质有铅焊锡,铅40% 效果极佳。
TeraDak TeraLink X2    1
X2 专用外置电源   1

新德克 DAC-3MKII       1

安普雷斯白字USN-CEP7308/E188CC    1
荷兰吹喇叭ECC88/6DJ8      1

Directed Platinum Series系列 6N无氧铜 屏蔽音频线50cm    2

Directed Platinum Series系列 6N无氧铜 屏蔽同轴线50cm      1

FOSTEX T50RP  平板 监听耳机          1

耳放待定。。。。

耳机方面我选择 刚才给大家看到的图例中的那个平板耳机,FOSTEX T50RP 是一款非常高性价比的 平板耳机,国外有各种MOD方法,改造完毕后音色更优美。

这款耳机的阻抗是 50欧姆, 最大功率是 3W, 保守估计额定功率也起码 500毫瓦以上 。。只提供6.3的插头。。你们懂的。。
选择他的理由是 超高的解析度,听偶像派歌手的时候 由于声带不给力,吐气量比较大,听上去就像喷气式飞机一样的感觉,这种对人声像神一样的解析度是我第一次听到。。当然我目前听过的最高端的耳机 DT880,天龙 AD2000都没这种感觉。。
一下子被毒到了 –  -。。。

耳放我选择 黑嗓 336 系列 ,看了国外很多测评之后表示平板耳机需要较大的输出功率,晶体管耳放很少有低阻大电流的。。6N5P后级瞬时放电比较大,爆发力可以达到和石机差不多的效果。。国外看了一下 HIFIMAN 的平板耳机 通常也是电子管耳放推出好声音的比较多。

NO.3  陆续更新。。。。。

总结:
   作为一名热爱音乐的进阶型玩家,建议大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多普充理论知识,Caikipedia 里面的8条只不过是 皮毛而已。 有些比较复杂的概念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看会的。比如功放电路里面中 “谐波” 的概念,晶体管放大器和电子管放大器工作原理 数字声卡的 jitter 之类的东西需要你先学习很多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HIFI的基础知识是一个无底洞。。。只有不但的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完全理解。现在国内一些论坛的老烧说实话比较坏,只知道取笑新人,提问一律让百度。。很多东西没有一个老师总结归纳还真的一下子搞不清楚, 有的时候不妨去国外 head-fi.org 发帖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尝试不同种类的耳机,带上自己喜欢的 CD 去各种音频专卖店去蹭听是非常有必要的,放心吧 高端的音频专卖店不怕你天天去,只怕你不去听。。 亲手DIY 一台放大器,解决各种BUG,也是学习和掌握电路知识的好方法。电子管放大器值得玩,因为电路很简单,可以不通过PCB板材 利用导线将各种零件按照电路图连接,通过更换不同的附件 和管子 调试出最佳的音效, 这里牵涉到一个问题 对称件,为了达到2个声道输出对称,我们可能需要多次更换零件试听,毕竟每个元器件没办法做到 100%的相同。。有些东西的质量不是特别稳定。。就只能通过仪表测,耳朵听来进行调试了。
  最后一点就像OLD YD说的 be a tough guy ! 不要左右摇摆不定,深入研究意见事情一定要研究到底,耳放做了一半出不了好声音不能放弃! 相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得到的收获要比轻松得来的更有成就感。

By Cxcool
2011-12-26
In Shanghai,At 宅~

 

1楼超版大D回复:

我先占一楼~需要补充的东西不少~ 等我一一写来~

1,2菜说的耳朵收货,其实是毒坛里面收东西的最佳验货方式,但是可惜的很,也是对新手来说最难的验货方式,一方面是很多新手根本听不出耳机的好坏,特别是在没有直接AB对比的情况下,可能正品耳机听着没多少提升于是怀疑是不是正品,也可能赝品耳机听着还不错当成正品。 另一方面是耳机出好声,需要和相应的系统搭配,很多时候一款好耳机,在垃圾的前端上听,也会非常的差,特别是在音源不给力的时候,即使是2000多元的这类次旗舰耳机,也会出现爆音破音噪声等等各种情况,此时千万不要断然下定论说你买了假货。

因此,对于买耳机,新手们,还是不要贪一两百块的便宜,尽量去买一手正品行货,本地有品牌的代理的最好直接去代理处买,虽然贵了,但是省了很多烦心的事情。

2,拜亚的DT系列, 770封闭,880半开,990全开,给2菜原帖上修改了。

3,一般来说,大家认为开放式耳机具有更加自然的低频和声场,而封闭式耳机的解析和抗噪更好,半开放耳机位于折中的位置,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4,耳机,特别是HIFI耳机,没有那么的娇贵,所以大家不必对煲耳机的过程胆战心惊,但同时,也不要太不当回事了,上来就狂轰乱炸肯定是不好的,泡妞还得讲究循序渐进呢。这里提到一点,就是大家往往都喜欢拿新耳机来听《渡口》,一方面是因为渡口的低频确实是能听出好坏耳机之间的差别,好耳机的那种凝聚有力,下潜非常深的低频确实听起来很爽,但是需要提到的是,新耳机上来就用大音量听渡口这种低频很厉害的,对它并不见得是很好的事情,即使要听,也不要太大音量。

5,关于质量,这里给所有的新手们提点意见。所有人都说好的耳机,一定不会太差。而经常有人说这不好那不好的耳机,却未必是一定不好。 这是因为对于消费者群来说,买回来的耳机无功无过符合预期的话,那么很少有人会发帖说这耳机不错,但是一旦耳机有任何一点问题,那么几乎大部分的人会抱怨一下。这种情况在所有的电子产品上都一样,名扬天下的一定都是负面新闻。 因此,即使你看到了一些负面的评价,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

6,HIFI里面的水太深,特别是国内,可以说是枪手遍地软文横飞,比较知名的有去年某国产DAC的例子,上市之时各种软文评价,以某圈内知名人士为代表的商家纷纷给予极高评价,号称可以越级秒杀某另一知名多年的DAC产品,买这款产品的玩家简直是捡到宝了。结果短短一年过去,这款产品的二手价格已经说明了其真实素质的所在。 这里提醒大家一句:在商言商,厂家和商家都不是慈善家,如果一款产品真的有号称媲美其他万元级产品的素质,那么这款产品一定也会卖到万元级的价格。 但是其反证却不成立,一款卖价是万元的产品,不一定有万元级的素质。 想要分辨真实的价值,只有一点:不跟风不盲从,任何一款产品,一年后的市场价值,特别是在二手市场的流行程度和价值,必然要回归其真实价值所在。

7,jitter 时基误差,这是HIFI里面最诡异也最无奈的一个东西,和模拟传输过程中收到的干扰一样,jitter不可避免,只可以降低。举个简单的例子,好比有一队士兵按照1人/秒的频率来报数,所报出来的数字内容,无论是从排首看还是排尾,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个1人/秒的频率,以排首士兵的手表为准,还是以排尾士兵的手表为准,却会对实际发出的声音有巨大的差别。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手表都可能走的不准。进一步讲,即使排首和排尾的士兵的手表的频率都是一样的准确,但波峰和波谷却偏偏差了万分之一,那么在排首士兵处发出的一个非常准确的信号,到了排尾时就偏离了他应有的位置。对于HIFI系统来说,当一个信号偏离了它应有的位置,那么就会带来失真。一旦系统里这个基准的“表”本身就不准了,那么后面无论怎样弥补,都不可能得到完美的声音。

想要改进这种情况,一个办法是给排首的人配上一块最准的表,确保他发出的信号够准确,很多玩家给作为音源部分的DAC换晶振,普通晶振换成精度更好的温补晶振,甚至于外加原子钟,就是这样的考虑。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干脆排首和排尾的人你们的手表统统不用,改成以队列之外的一个人的手表为准,很多玩家在高端系统里提供统一的外部时钟信号,就是这样的考虑。(带有clock in的设备专业性相对强一些,一般也少一些而且贵一些,另外高精度的外部时钟也价格不菲,比如DCS的钟一个就要十几万)

8,系统搭配,一定要讲究均衡。你买了顶级耳机放在电脑声卡上听,效果绝对不会好,你买了顶级的前段却接上去一个烂耳机,那效果更差。 一般来说,大家对于系统的资金分配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比较极端的老烧会说 耳机/耳放/音源 的资金比例 1:3:5,更极端的可能说1:4:8,当然委婉点的可能说1:2:3,但是无论怎么说,耳放比耳机贵,音源比耳放和耳机都贵,这在HIFI领域里一般大家都接受。 这么来说,如果你有5000块钱的系统预算的话,可能最适合你的是1000块的耳机+耳放和前端。  当然,如果确定以后会继续投入的话,在某一个环节一步到位,也未必不是一个省钱的办法。

9,石机,胆机,也就是所说的晶体管耳放和电子管耳放,相比与2菜的说法,我更愿意说 胆机更侧重于音色,说白了也就是音染,指标不高但是可能听起来很美,而石机往往更侧重于解析和还原,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有人说听起来生硬。 但是,到了一定价位以上来看的话,殊途同归。 好的石机一样可以有非常NB的音色,好的胆机一样可以有非常NB的解析和还原,说到底就是一个钱的问题。  不过有一点是大家同意的,就是玩胆机的,最后90%都变成了灯泡收藏家。

10,所谓的玄学:
A,线材–这个东西的水最深,但是相信我,确实是有不同。唯一的问题,在于你是不是愿意为了系统声音上1%的提升,去付出1000%的成本,买一个实际价值可能只有100%的产品。当然,对于有钱的老烧来说,这都是值得的。
B,电–圈内有句名言叫做:玩HIFI就是玩电。那个很有名的拿玩电的发烧友开涮的段子很多人都听过,不过这句话我个人在某些程度上是认同的,只是问题和线材一样,就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你能接受的话,就投入,也确实能带来改变。有很多发烧友拉专线,或者向地下埋钢筋灌盐水做地线,也大有人在。
C,避震和垫材–这个东西是几大玄学里我相信程度最低的,但是从在圈内这么多人乐此不疲来说,我相信肯定可以带来一定的改变,还是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PS:2菜原帖里的lite p100,应该说再生电源是效果最好的电解决方案,这个东西确实有作用,而且外界的用电环境越恶劣,它带来的改变就越大,不过蛋疼的是,这东西只有100W的功率,只能接一个功率不太大的DAC的,接CD有时都嫌小,接耳放就更是开玩笑,会有很明显的动态压缩,而价格却要2000多。当然,功率够大的再生电源,价格就翻着倍上去了。

11,关于高阻低阻
这个东西其实很多人有一些常见的误区(当然我这个HIFI菜鸟的理解也不一定对) ,例如很多人可能认为相同前端下,低阻耳机比高阻耳机音量大,其实这个是错误的,因为音量大大小,是和耳机的灵敏度有关的,同样前段下,高灵敏度耳机要比低灵敏度耳机有更大的声压,也就是听感上更响,理解这个问题,也有助于理解为什么“推的响”不等于“推的动”,更不等于“推的好” ;   再比如很多人认为,低阻耳机好推,高阻耳机难推,其实这也是误区,比如耳机史上的奇葩KK,只有120欧的阻抗,但是却是耳机史上最难推好的耳机之一,因为它的灵敏度很低,对电流储备(实际上在电压固定的情况下也就是相当于对耳放的功率储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大部分的耳放都没法满足它的胃口,所以很多人干脆拿功放来推。

低阻高阻低灵敏度高灵敏度推的动推不动,这些东西很难说明白也很难理解,对新手来说更是一头雾水。 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好比有很多个横过来的金属转盘,靠人手拨动,让它围绕着中心的轴承来转动(好比你把自行车倒过来然后用手去转它的轮子一样),并且会做出急起急停甚至突然间反转的动作。 这时,这个金属转盘好比耳机,而转动它的人则好比耳放。

有的金属转盘本身的重量非常大,但是其中心的轴承的摩擦力却非常小(好比KK这种低阻低敏的耳机),这时一个小孩子也可以很轻松的让它开始转动,但是由于重量大势能高,如果转盘快速转动时想将他立即停止或反转,那么以这个小孩子的力量来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此时这个小孩子的力量,也就是耳放的控制力不够,不能很好的驾驭这个耳机,这也就是常说的:推的响,但是推的不好,控制力差。 也就是我们常说一个耳机,对耳放的运行功率要求不高,但是对储备功率要求非常高,说白了,就是因为在使这个转盘转动的时候并不需要很大的力量,但是当你某一瞬间需要立即停止甚至反转他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突发性的很大的力量。 当你感觉一个耳机在播放大场面音乐时,瞬态很差,该爆时爆的软绵绵,该停时停的慢吞吞,就往往是这个原因。

有的金属转盘本身的重量不大,其中心的轴承的摩擦力却不小(好比很多高阻高敏的HIFI旗舰/次旗舰),这时需要有一个成年人才能让它开始转动,但是由于转盘的重量小,在转动的时候要他急停或反转,却比上述情况要容易一些,这就好比很多明明阻抗比KK要高很多的HIFI耳机,比如600欧的DT880,推动起来却要比KK容易。 但是如果这时候你要让一个小孩子去推动它,好比用随身耳放去推600欧的880,由于其轴承的摩擦力比较大,会感觉总是达不到最快的转速,在耳机上反应就是总也感觉撑不起来声场,该有的细节丢失了,该爆的场面总是小了一大圈,这也就是常说的:推不动。

对于那些本身重量就小,而且中心的轴承摩擦力也小的金属转盘(好比低阻高敏的耳机),这往往就是给小孩子们设计的了,轻松就能推的动,轻松就能控制。大部分的随身耳机都是这样的设定,以便与普通的随身设备就能很好的驱动这些耳机。

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把所有的都设计成高敏低阻呢。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敲鼓时,越大的鼓面就能达到越低的低频,琴键更多的钢琴永远比琴键少的电子琴能弹出更多的音,将“1”分成600份永远比分成300份能达到更高的精度。 也就是说,想要更好的复现真实的声音,耳机的阻抗就不能太低,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拜亚的DT系列,在高端一点的前端下,对250欧版本的评价往往比32欧版本的评价高,对600欧版本的评价又往往更高于250欧的版本。

说了这么多,中心思想还是,你选择的耳机,其参数,包括阻抗和灵敏度,要与你的前端设备,和你的听音需求相匹配。

12,声音的各个方面的形容词,音色,声场,瞬态,解析什么的,百度一下就知道,不多说了。

13,动圈和平板,最近一段时间平板耳机非常火,国内也有大批的网络推手在其中推波助澜,应该说各有千秋吧,但是对我来说,要你脑袋上挂着比动圈耳机重一倍的平板耳机,我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这一点目前还是平板耳机的死穴之一,舒适性啊舒适性啊~  何况,平板旗舰和动圈旗舰之间,并没有天差地别的性能差距。

14,多说一句,真正的HIFI耳机没有带mic的,游戏耳机到了PC350就基本上到头了,不过对于HIFI来说,这才是刚刚开始。 所以奉劝大家,适可而止就行,HIFI这东西,有钱了玩玩还行。

15,搭配,我的DAC1-A1-650其实是问题非常多的系统,电处没有,线材没有,音源档次不够(1212M委屈了后面的DAC1,2菜里面说的0404M我改正了),电脑没有任何处理,听音环境也很差,系统环节之间也不见得是最佳搭配,可以说是完全不入流的系统,也根本无法发挥650的全部实力。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花5位数以上的成本难以将一个2000多的HD650搞好,各位想跳进HIFI的大坑里之前,一定想清楚。

最后,2菜的文章给咱们论坛的人看应该是够了,因为咱们论坛大部分都是玩几百块的游戏耳机的。 让HIFI的玩家来看可能文章里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欢迎潜藏着的HIFI老烧们来指正~

还有那句老话,HIFI是个小火坑,跳之前想清楚。

 

关于作者:moface

博主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