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08
转碧海青天的两个帖子
标 题: [合集] 伯川图书馆VS软件学院图书馆 妻VS妾?
发信站: BBS 碧海青天站 (Wed May 7 11:17:57 2008), 站内
☆─────────────────────────────────────☆
xiaodao (小刀) 于 (Tue May 6 16:13:50 2008) 提到:
经常在图书馆网页搜索新书的校本部同学
当你满怀期待的搜一本书,在检索结果页面看到
馆藏复本:5
可借复本:1
就知道不用点开看 肯定没戏了 仅剩1本“仅供阅览” 借不出来的
但是当你看到
馆藏复本:5
可借复本:3
如果你不是菜鸟 一定不会立刻兴奋起来 你会再看下出版时间
倘若是2006 2007 心便凉了一半
揣着半颗尚有余温的心 怀着那一丝碎碎念 点开链接 跃入眼帘的是:
– 软件学院中文图书借阅 可借
– 软件学院中文图书借阅 可借
– 伯川图书馆401室 借出-应还日期:2008-07-03
– 伯川图书馆401室 借出-应还日期:2008-05-26
– 伯川图书馆401室 可借
那残余的半颗也瞬间冷却下来。哦,原来是二太太屋里的啊。
当你无数次的看到
– 软件学院中文图书借阅 可借
– 软件学院中文图书借阅 可借
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扎眼?
文雅的小姐们心里会想“资源浪费了撒”
粗俗的伙计们心里会骂“占着XX不XX”
日子久了 这个二太太在大太太这边就不那么招人喜欢了。
然而,流言蜚语断是传不到老爷那边去的,老爷子耳根清静的很。
但是老爷子并不糊涂:二太太虽是偏房,却占着年轻的便宜,姿色自然胜了大太太一筹,也更让人日后可以指望。二太太那边虽然人丁不多,可是场面上也不能小气,吃穿用度、一应器件不可少了去,要不就落下话柄,让人取笑了去。至于大太太,一向温文娴熟,自不计较。如此便甚是清静,甚是和谐了。
于是,大太太屋里的一大帮管家伙计、丫鬟婢女们,依旧一边在茅房外故作悠闲的排着两条长龙,一边赏着篱笆那边二太太院里石径上的片片青苔,斜映夕阳,别有一番情趣。
第二篇
今天上论坛,看到了《伯川图书馆VS软件学院图书馆 妻VS妾?》。我觉得很委屈,委屈了四年。
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上海人和中国人的笑话。
五一去西安的时候,交大的朋友说,今年我们交大很厉害,国际数模3个一等奖。你们大连理工呢?我说不清楚,不过我们学
院有5个一等奖。朋友说,你们学院?我说是,我们学院,软件学院。打开学院的网站,找到下边的新闻——-
国际数模比赛中,大连理工大学再创佳绩,共获得Meritorious(国际一等奖)7个,其中我校软件学院同学共获得Meritorious(
国际一等奖)5个。
我该毕业了,我是大工的学生,具体说来,我是大连理工大学开发区软件学院的学生。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我总是这么说
,都习惯了。因为,我不想等我说完我是大连理工的,再让别人问,我是学什么的。
在全国高校来说,软件学院是一个“早产儿”,或者说,是“急产儿”。因为教育部看到了发展软件学院的必要性,一夜之间
,36所示范性软件学院诞生了。很不幸,大连理工就有一所软件学院;很不幸,我就是大连理工开发区软院的一员。
大工的软件学院,开办之后,选取的是1+3和2+2模式,从别的院系里招学生去软件学院。正式招生是在2003年。“B段”这是
我来大工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一个名词。2003的招生中,辽宁省是B段的学生。2004年,软件学院搬到了开发区,大黑山脚
下。
2004年,我就来到了大连理工,软件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是什么样子的呢?南北的公路,把校区分成了两半。
西边是教学区:一座ABC连体的教学楼、一座体育馆、一座办公楼、一座图书馆、两个人工湖、一个体育场。东边是生活区:
一座食堂、5座宿舍楼、一家小超市、一家教育书店。这就是全部,我的大学的全部。记得,军训的时候,要理发。辅导员老
师说,出校门坐公交车,去大连大学理发吧。呵呵,呵呵,呵呵。
有一天,同学说,我们被骗了,我们不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我们是三本。我说,怎么会呢?我们就是大连理工的学生啊。
可是后来,后来的经历,后来4年的经历,让我认识到,我们是谁。。。
记得毛概课上,那位叫*琳琳的女老师,说“你们软件学院,就是和城市学院。。”,呵呵,同学们都很愤怒。。。
记得寒假回学校,遇到了大连**大学的学生。大家聊天。
他问,你是哪个学校的?
我说,理工的。
他问,你学什么啊?
我说,软件。
他很惊讶地说,啊,你们是三本那个啊?
我说,是啊。对了,同学你是哪个学校的?
他说,*大的,我们室二本。
我说,哦,那你高考分数考的很高啊?
他说,哎,没考好,考了560,才去*大的。
我说,哦,二本就是比三本高啊,没法比。
他说,你考了多少分啊?
我说,我超常发挥才考了650,少考90分就和你一样了。
。。。。。。。。。。。。。。
记得在开发区打车,说去,大连理工软件学院,师傅说,城市学院么?我说不是。解释了半天,师傅说,哦,知道了,你直接
说职高(软院旁边的中专)就行。呵呵,呵呵。后来,07年的时候,我说去职高,到了职高之后,我说师傅,往东走。师傅说
,这不是理工大学么,你怎么不直说啊。我说,你知道这里是理工啊。师傅说,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啊。那天,我特别高兴,买
的苹果,挑了个大的,给司机师傅。
记得,暑假回校,遇到了,理工**学院的同学。当我说自己学软件的,这位“校友”说,啊,你们软件学院。。。。
现在,毕业了,总算走了。
只是,那个地方,留下了我四年的青春和汗水,留下了四年的歧视。
只是,我们知道,也只有我们知道,我们付出过辉煌过。
希望有一天,我到了上海,不会在听到,上海人和中国人的笑话。
这是一个回复
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软院人,看了xiaodao同志的文章,感觉很有必要写一篇,给本部的同学们介绍一下真正的软件学院,没有其他意思,就是让本部的同学加深一下理解,到底是在同一个理工大学的名下,或者可以说是校友。
首先澄清一下xiaodao同学有关借书的抱怨,就在不久之前,软件学院图书馆还是不能借书的,只能看不能借,与其说是图书馆,不如说是阅览室,本部的同学可能不会知道,借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当你知道一个大学生把借书当成一种奢望的时候,你还会写出“妻与妾”这类的话么?值得高兴的是就在我即将离开大工的时候,软院图书馆终于可以借书了,但是计算机类每次借只能两本,和本部的待遇差距仍然不小,虽然我快离开这了,但我还是由衷的高兴,下几届的学弟学妹们终于不用把借书当成奢望了。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软院的书绝大部分是计算机类和英语类的,我想xiaodao同学应该是计算机相关的吧,要不然也不会看上软院图书馆的书,在这我想说句粗口,其他比赛我不提,同是学计算机的,当校ACM竞赛中软院的同学一等奖3个占了2个,二等奖14个占了10个,代表大工出去比赛的清一色是软院的人,你TMD有什么理由说软件学院,真想看书就向我们一下倒三趟车花一个半小时去本部借书一样来趟软件学院,借不着说就把软院比成“妾”,你真是太不像话。我离开软院三个月了,我不了解如愿图书馆能借书后是什么情形,但是我刚才上图书馆网站上查了一下,我认为比较经典的书软院同学借的也差不多了。在这插一句,当我来到科大后,我一口气借了八本书,这种滋味是在即将上研究生的时候才体味到了,本部同学能理解其中的心酸?xiaodao同学可以告诉一下你要借的是什么书么?也许软院的同学会告诉你这本书值不值得看。
也许有点激动话有点过激,但如果本部的同学经历过软院同学的生活的话,你们会理解的。